清水綠堤:治水這樣做!余杭永勝港治理項目獲得水利部大獎
來源:|發布時間:2020年10月22日|瀏覽量:2110
近日,水利部先進實用技術優秀示范工程評審會議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召開,水利部原副總工龐進武、河海大學鞠茂森教授、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肖新民、浙江水利科技推廣中心副主任陳毛良及江蘇大學吳智仁研究員作為專家團出席會議。
經評審永勝港水質提升項目,即“三維一體”水環境治理系統獲得國務院水利部“水利先進實用技術優秀示范工程”的榮譽。
該系統是一套基于高集成多光譜水質在線監測系統聯動“超氧納米氣泡水生態修復技術”的解決方案,通過創新聯用“綠色水環境治理技術”、“高新監測技術”和“信息感知集成技術”,三維一體,快速提高水體溶解氧,激活水體生物活力,加速污染物的生物消解,達到水生態修復的目的。同時,該系統還初步具備了根據水質變化自動進行相應治理的能力。
“超氧納米氣泡水生態修復技術”:該技術通過分子篩剝除空氣中除氧氣之外的氣體,并通過高壓泵將純氧注入河水中,形成超飽和的氧-水溶液,再將超飽和氧-水溶液向下回流入河。因水溶液中的氧氣氣泡達到了納米級別,大大提高了氣泡在水中的滯留時間。納米氣泡的長時間滯留增加了活性氧與水中污染物的接觸時間,可充分吸附水體中或厭氧底泥中的污染物,并將污染物帶往氧氣更充足的上層水體,此外,還可以激活底泥中的好氧土著微生物,加快底泥中優勢微生物菌群從厭氧菌到好氧菌的轉變,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高集成多光譜水質在線監測技術”:是一種高新光學在線實時監測技術,每隔15分鐘對所有水質指標進行一次測量和實時上報。根據實時監測的污染情況,通過“信息感知集成技術”與超氧納米氣泡治理設備形成長效的聯動反饋系統,智能識別是否需要啟動超氧納米氣泡設備,并靈活決定參與水治理的超氧納米氣泡設備數量和工作時間,以最小的經濟成本獲取最優的治理效果,以最優最快的方式保障河道的長期健康狀態。2020年5月8日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后,僅18天時間,5月25日永勝港的水質指標已從地表Ⅴ類-劣Ⅴ類類水平提升至地表Ⅲ類水平。截止10月9日,每月第三方取水化驗的結果顯示,除河道行洪期間,永勝港水質已穩定達到了地表Ⅲ類-Ⅳ類水質標準。
“三維一體”水環境治理系統在永勝港的成功應用,不僅使永勝港水質穩定達到了考核要求,也為恢復河道水生態系統、重建水環境自然循環奠定了基礎。而永勝港水質的成功提升不僅給永勝港兩岸居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余杭未來科技城水務智能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近年來,余杭未來科技城啟動“智慧水務”建設,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智慧化水平的同時,通過整合賦能產業,放大“五水共治”對產業經濟的拉動。接下來,未來科技城將繼續堅持科技治水,堅持創新管理,讓有更多的高新技術在未來科技城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