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省發展改革委和省水利廳聯合印發了《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
在規劃中指出,要貫徹落實新時期“十六字”治水工作方針,堅持“黨建統領、業務為本、數字賦能”的浙江水利工作基本要求,構建完善“浙江水網”,打造“重要窗口”水利標志性成果,逐步實現水利高質量發展,爭取水利現代化先行省。
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承建研發的“浙江省現代水利示范區(德清洛舍)綜合運行管理平臺(簡稱‘綜合運行管理平臺’)”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順利通過驗收。
湖州市德清洛舍作為浙江省唯一一個先行探索的縣市,基于智慧流域理論,探索出了一條現代化的水利發展新路,為全省乃至全國水利改革發展展現了浙江治水管水興水新風貌的“德清樣板”。
▲現代水利示范區綜合運行管理中心
那么,成為浙江省唯一的水利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德清是如何做到的呢?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在這片因水而興、人水相親的土地上,大小河湖縱橫交織成網,構筑起德清的美麗底色和發展根基。全縣境內共有大小河道1211條、總長1706公里,水庫山塘260座,圩區76個,水域面積79.9平方公里。
近年來,圍繞“補短板 強監管 走前列”的總目標,德清以水利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姿態,全面提升水環境,不斷完善水利綜合設施,逐步形成了“西部自然風光、中部生態休閑、東部夢里水鄉”相互輝映的幸福河湖格局。
尤其在這次現代化水利示范區建設中,通過建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智能節水灌溉示范園、自動化防洪排澇示范園、信息化水資源管理示范園、美麗河湖展示園、水情教育園、管理展示中心”等“六園一中心”,成功打造了一個水利基礎設施完備、水利工程管理智能高效、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生態環境優美和諧、水文化傳承彰顯的現代水利示范區。
1、測量精度高:運用了多源光譜融合分析技術,將UV+FL+Raman光譜進行有機結合,突破了常規水質在線分析技術的瓶頸,同時還擁有濁度、pH、溫度等多種動態補償算法,能有效排除多種干擾因素,更準確地實時監測水質情況。
2、無二次污染:遵循“幸福河湖”綠色發展理念,有效保護德清河道生態的健康,在水質分析全流程中,采用純物理方法,不使用任何化學試劑,避免了二次污染和廢液處理問題,對環境友好。
▲德清洛舍浮臺式監測站實景圖
3、測量時間短:高集成多光譜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最短測量周期只需要5分鐘,省去了化學法耗時長的預處理環節,根據業主不同的監測需求,系統的測量周期可從15--720分鐘自由設置。
▲德清洛舍太陽能立桿式監測站實景圖
6、大范圍聯網:可選用GPRS/CDMA/BDS/loT等無線通訊網絡進行大范圍組網,構成大范圍聯網預警溯源系統,能實時上報各站點的水質變化,自動形成水質檔案,在面對污染事件時,可做到事前預警、事中監測和事后溯源,真正實現智慧監管,共同打造“園區水利大腦”。